“一部优秀的科普视听作品,能够将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精心编排的镜头语言、深入浅出的解说,呈现在观众面前。”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信息通讯技术专家邬贺铨在北京举办的科普视听创作者大会上指出,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的宠儿,正以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互动性,将科普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中国的科普视听工作者们,正是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精神,在科普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作为北京纪实影像周系列活动,科普视听创作者大会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科普视听宣传委员会、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科学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发现纪实传媒承办,旨在全面提升我国科普视听节目的质量与影响力。
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孔建华指出,科普与视听的结合,是技术、艺术与学术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组织化机制凝聚新生力量,推进科普事业与地方、城市的合作,更是一项富有趣味的探索,对于传递科学理念、知识,塑造科学思维,引导科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中广联合会科普视听宣传委员会会长孙苏川也强调,应充分利用广电视听网络和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视听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电视台、影视机构、互联网自媒体等单位的科普视听创作者们,在大会上积极交流分享。
上海市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长陈雨人认为,科普视听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机遇,学会将通过多种形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搭建起连接公众与科技世界的桥梁。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梁琰博士以其主创的科普节目《科学这么美》为例,分享了制作经验。“十年间我们组建了美丽科学团队,探索用微距拍摄方法记录了很多化学反应过程。在拍摄中研究显微摄影红外成像技术和使用方法,呈现出了微观世界非常精美的画面。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后续的视频作品中,让画面承载更多的知识和情感。”梁琰的分享让在场的创作者们深受启发。
在海外传播方面,五洲传播中心影视制作中心副主任孔伟娜认为,要以科技故事为核心,以专业团队为保障,以科技为媒,讲述大国科技工程新模式,做好科普内容的创作和传播,讲好科学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为给优秀的互联网创作者和作品提供展示机会,激发科普短视频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广联科普视听宣传委员会搭建了新媒体账号——“视听科普”,将紧密联结科普视听创作者,为他们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共同打造繁荣的科普创作环境。
此外,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科学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在会上发布了《科学纪录片2023年度推荐片单》。大会同时宣布,发起年度科学纪录片社会公益分享计划,将在北京市各大书店、文化空间、高校、社区开展公益分享活动,邀请主创和科学家与观众见面交流,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