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作家,如何做好科普创作?如果把一部科普作品比喻成一个苹果,首先最重要的是内核,内核就是好选题。10年前,我创作了一本《百感交集》。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让大家认识很多不为人知的感觉,如本体感觉、内脏感觉等,我们要善待感觉而不要滥用和漠视它。当时出版社因为这样的创意才选中了这个选题,所以选题是最关键的一步。
苹果的营养价值,即科普作品的内容同样重要。科普内容应该既专业又有趣,同时还需要与读者的需求紧密相连。比如,我选择了脑科学作为科普主题,因为我的专业是脑认知方向,并且我也教授神经科学课程。在《科普时报》专栏中,我挑选了许多对青少年有益的脑科学知识,特别关注学习记忆方面的内容,因为这是中小学生最需要的。在编写这些内容时,我会尽量简化复杂的脑结构知识,合并重复的内容,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吸收。
除了内容,科普作品的文笔也至关重要。就像苹果的口感一样,文笔决定了读者在阅读时的感受。我认为,科普作品的文笔应该简洁、清晰,不需刻意使用任何修辞手法。我非常欣赏阿西莫夫的写作风格,他的文字就像透明玻璃一样,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因此,我也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尽量做到准确、简洁,让读者能够轻松读懂文章,享受阅读的乐趣。
苹果好不好看也很重要,因此,一本书的外观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这包括字体、排版、装饰图案等方面的设计。与编辑的紧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根据作者的需求和读者的喜好来调整这些细节。写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注重细节上的调整,以确保图书图文并茂、美观大方。这样的外观不仅能为读者带来知识上的熏陶,还能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