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要做好科普创作工作,就应当处理好几组关系。
一是,“知识专业性”与“科普专业性”的关系。一本好的科普图书既要深入又要浅出。“深入”是指科研人员作为专业人士对本领域有长期深入的理解;“浅出”是指图书应针对受众需求,做到简单易懂有温度,让大家愿意读。
二是,专业人士“想讲什么”与读者“想看什么”的关系。很多时候,科研人员会将科普图书讲得像专业教材一样,有体系且深入,但这往往并不能吸引读者。比如,我在创作科普图书的时候,我认为女儿是受众,我就会让她在班级中进行调研,班级里几十名到上百名孩子想读什么,就是我在科普创作中希望回答的内容。只有站在读者的角度,以及站在孩子角度去做科普创作,这样的科普图书才能收获更多读者。
三是,“知识热点科普”与“知识体系科普”的关系。当前,社会对于众多热点事件的科普仅限于一时热度。在我看来,针对这些热点进行完整且系统的科普教育至关重要,大众应当在心里形成一个正确、完整的认识,而不该是“瞎子摸象”。
四是,“知识普及”与“科学启蒙”的关系。一本科普图书内容有限,希冀通过一两本科普书,让孩子提升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我认为很难做到。科普图书更重要的作用是科学启蒙。如果孩子通过这本书或者这本书当中某一句话,对科学知识产生了兴趣,从而愿意展开更多的探索与思考,愿意去问更多的“为什么”,或者“怎么样”,这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也是科普工作者应当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