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检报告”显示,我们的地球在持续“发烧”中——
10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2023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纪录。
“这意味着,未来很多年,地球都将面临气温持续升高的威胁。”10月30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俊华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大部分的制冷剂,这些都会导致地球表面增温。
“温室气体的‘寿命’很长,分布在全球大气中,且一直处于增长态势。”李俊华说,温室气体的聚集,就像给地球穿上了“保暖内衣”,能让太阳的热辐射进来,且不让热量散发出去。
既往研究认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的主要因素。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确实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也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关键因素。日常生活中,人们驾车、使用化石能源、开空调等行为,都会产生温室气体。”李俊华举例说,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280PPM,而现在已经达到了420PPM左右。
地球温室气体浓度爆表并不是一件小事,它将带来一系列的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着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高级工程师王蕾说,可以预见,未来极端天气的出现会越来越频繁,高温热浪、暴雨洪涝、干旱等都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麻烦。地球升温不仅会加速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的安全,还会导致多年冻土退化明显,给冻土区域的铁路、公路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可以预见的灾害,人类是否已经束手无策了?
“这会是个很大的挑战,但也并非‘无药可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副主任韩振宇告诉科普时报记者,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变革性技术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我们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进而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俊华则认为,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明白自己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全球范围来看,各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企业也纷纷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企业供应链碳管理的核心,在于量化和减少产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这不仅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碳衡科技负责人黄彦翔分析称。
相较于企业,个人的碳排放或许微不足道,但李俊华建议,公众也可以从少开车、节约用电、践行垃圾分类等小事做起,为地球“退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