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和蟾属于两栖动物无尾目。它们都有典型的“二阶段”生命周期,水生的蝌蚪幼体会经历变态成为成体。成体蛙化石记录可追溯至晚三叠纪(约2.17亿年前至2.13亿年前),但古生物学家尚未发现白垩纪前(约1.45亿年前)的蝌蚪记录。而现在,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
近期,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块1.61亿年前的蝌蚪化石。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蝌蚪,也为蛙和蟾的演化带来了新见解。
该蝌蚪化石由阿根廷迈蒙尼德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属于一个名叫Notobatrachus Degiustoi的已灭绝青蛙物种。该化石来自中侏罗纪(约1.68亿年前到1.61亿年前)的巴塔哥尼亚地区,保存完好,头部、部分尾部、前肢等大部分身体清晰可见,表明这只蝌蚪已在变态的最后阶段。这些形态表明,现在蝌蚪的主要特征(如滤食系统)在约1.61亿年前的早期无尾目中就已经演化出来。
这只蝌蚪体长据估近16厘米,相比现在已知的蛙类都要大。过去在同一地点的记录显示,许多该种类的成年蛙体型也同样巨大。大体型在无尾目历史中曾多次演化出来,但这项研究表明,这个物种是少数几种蝌蚪幼体和成体都很大的蛙之一。
至此,这一新样本的发现,表明蝌蚪体型结构的关键特征在无尾目演化早期已经出现,且其特征具有明显变态的“二阶段”生命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