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水下考古写一部科幻小说

□ 阿 缺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11-08 09:58

近期,我的新书《深海星辰》上市了。这是一部以中国港口博物馆里“小白礁1号”沉船为灵感创作的科幻小说,主要讲述了对海洋充满兴趣的女孩毕晓呈加入神秘的水下考古俱乐部后,发掘一艘在远古沉没的宇宙飞船的故事。

采风中感受海洋的魔力

去年7月,我有幸受中国港口博物馆和浙江教育出版社邀请去宁波采风。高校暑假漫长,我原本也打算去海边品尝海鲜,吹吹海风,放空一阵,于是就欣然答应。

宁波自古便是港口城市,兼得江河湖海之利。中国港口博物馆正是记载和留存宁波港口发展历史的地方,承载着“港通天下”的文化内涵。

当工作人员带我去参观馆藏,我的心态也悄然发生变化。

在博物馆柔和的灯光下,一排排船舶模型、古木、瓷器安静地陈列着。周围的一切显得非常安静,但总感觉有人在我耳旁低语,想告诉我一些古老的故事。不过,声音太模糊,我再凝神细听也听不清楚。那是历史的声音!我原本轻狂的心渐渐变得沉重。

说来也怪,其实我经常去博物馆,很早就参观过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知名博物馆,有的还不止去过一次。但在那些更著名、更精致的藏品前,我只感到钦佩和敬畏,不曾有这种被感染到悲伤的体验。

后来我猜想,这或许就是海洋的魔力。

被水下考古激发使命感

那次不止参观了展品区。为了便于科幻创作,我还被带到了不对外开放的水下考古工作区,近距离见到了清理和复原古老沉船的过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蹲在那些经过岁月与历史沉淀的腐朽船木前,认真地清洗、编号和试验。他们格外认真,甚至都没有一个人抬头看一眼我这个不速之客。

近些年来,考古很热,但鲜有人将目光聚集到水下考古上。其实水下考古比陆地考古更神秘,过程也更艰辛。沉船也比墓穴更难探寻,即使确认了位置,想要发掘、打捞和修复,也是浩大的工程。但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就有这样一群人日复一日地调查民间传闻,去海上侦测,潜入水下打捞,弯腰复原古船。那些曾经因风浪、战火而沉没的船只,得以重见天日,古老的故事也洗去了锈蚀和沉沙,再度被传唱。港口博物馆的很多藏品,就是来源于此。

我被一种巨大的使命感击中了。我决定摒弃偷懒的心态,要铭记这一幕,为水下考古这个极其神秘又艰辛的行业写一个故事。

激发青少年对水下考古的好奇心

在创作之初,我就跟编辑老师确定,这是一本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科幻小说,意在向他们揭开水下考古的神秘面纱,激发他们对海洋、对科学、对水下考古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

当然,这对于写惯了成人科幻小说的我来说会增加难度。一则因为青少年小说的笔触更明快简练,二则也要求作者保持童心,一直用真挚的情感进行叙事。其实,对我来说,最难的是克制。许多想要书写的细节和场景,适合写在成人科幻小说中,但用在青少年科幻小说中就会过于沉重和冗余。因此,克制表达欲也是创作过程中一直要坚持的。

这本书的创作参考了“小白礁1号”沉船,故事发生地在宁波,并以港口博物馆为场景。书中水下考古队的孩子们能进入海洋,去沉没的飞船里挖掘秘密。对于这场纵横海洋与星空的冒险,也是我比较坚持的,因为在我看来,海洋和星空是镜子的两面,海洋深邃,星空辽远,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之地,都投射着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如果读完还意犹未尽,可以再去中国港口博物馆参观,领略海洋的真实魅力。

(作者系重庆移通学院教师、科幻作家)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