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寻常的草——竹子的快意人生,到“吃”着石油、在沙土地上“站岗”的狗尾草“再就业”历程……在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现场,选手带领公众解锁神秘的前沿科技,深入探讨当下的社会热点,并将科学与文化传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
聚焦科技前沿,解锁天地海奥秘
月壤能不能种菜?大海航行何时才能迎来精明可靠的“科技舵手”?怎么才能勘察明白地球的“心”?上天、入海、下地,一项项“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在选手的科普下被一一解锁。
在北京冬奥会上有这么一批“天选人”,他们手握“黑科技”——“百米级、分钟级”气象技术,只为了摸准气象的“牛脾气”。“在原定于2022年2月19日的高山滑雪混合团体赛中,我们提前9天就预报出19日和20日都是大风天气,比赛差一点儿就被取消。”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主持人牛芊茵说道,为了能让比赛正常进行,预报员顶住压力,结合“百米级、分钟级”气象技术对网格计算结果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订正,最终找到了适合比赛的窗口期——2月20日闭幕式当天的9时至11时。
感叹“天算”的手段高超?人类面向地球开展的“读心术”也让在场观众为之着迷。
“如果地球是一颗鸡蛋,在无法打开外壳的情况下,科学家是如何知晓它的内部结构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调中心助理工程师李甫说,这多亏了地震波,它好比给地下空间做了一次B超。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间、速度、振幅不同的特性,科学家能大致推算出矿产资源的位置。
关注生活热点,有深度也有温度
紫外线预报、花粉过敏指数预警,这些预警或者预报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么,你听说过脑卒中预警吗?脑卒中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
“脑卒中和气温有一定关系。冬季强冷空气带来的断崖式降温是中风的导火索;而在炎炎夏日,35℃以上持续高温日数超过3天,也会使中风人数显著增加。”天津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郝囝建议,在冬季,如果两天内降温幅度超过了8℃,要做好头部的保暖。
塑料在生活中触手可及,它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港边乡中心小学教师郑彤文轻轻举起一根塑料吸管,将塑料的另一面娓娓道来。
“塑料里有一种物质叫作塑化剂,它可以让塑料这个‘硬汉’变得软绵绵。但它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人过量摄入会影响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的发育。”郑彤文说,想要和塑化剂“说再见”,我们就应减少点外卖和使用外卖餐盒的频率,尤其不要将一次性塑料包装直接放进微波炉加热。另外,大众应该学会辨别塑料制品上的数字标识。
大赛评委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表示,本届大赛的选手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生活常识相结合,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既严谨又不失趣味,让观众们从中受益,真正做到了“让科普流行起来”。
弘扬传统文化,让科普更具温情
在这里,我们还踏上了一场文化之旅,聆听科普里的诗意。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屋顶。为何古建筑檐角都是翘起的?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馆员梁梓昱仅用一组小球实验,就道出玄机。
5个小球,哪个先落地呢?是直线快还是曲线快?“尽管曲线比直线距离长,但由于曲线小球的平均速度大,自然就比直线快。”梁梓昱介绍,将小球换作雨水,将最速降线换成古建筑屋顶,就能理解屋顶弧度对于排水的影响。翘起的檐角让屋顶翻成了曲面,当雨水落在屋顶,就会急速下落,再用惯性冲出屋檐。
会场上,消防英雄忙着传授减灾救灾秘籍,而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三亚支队文员涂洁却另辟蹊径,抱着智能头盔,讲起了消防头盔背后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
在我国古代,消防头盔多用铁、铜等金属或皮革制成,防火防热是王道。到了民国,黄铜头盔风靡全国,却导致不少消防员触电,非金属材料开始大展身手……“消防头盔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其外形也是几经变化。但消防头盔对头部的保护程度,永远都是发展与改进的唯一标准。”在涂洁的讲述下,观众感受到科技里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