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有幸被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合肥现代科技馆的工作。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6年后为了支持爱人工作,留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做科研,之后被调至科学岛工作。从此,我与科研、科普结下了缘。2020年春,合肥物质院岗位调整,领导希望我能去合肥现代科技馆。其实,我自己也正有此意,并顺势提出想法——科技馆改造。
全国范围内调研科普场馆
当时的合肥现代科技馆,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展陈内容都亟待升级。作为合肥物质院科普主平台和主阵地,科技馆负责统筹协调全院科普资源,统管全院科普工作。合肥物质院有7个研究所,拥有大量高端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我希望将这些资源发挥到极致,为广大青少年开展高品质的科学教育,也为科技人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为国家的科技人才培养贡献绵薄之力。这也许是我多年从事人才工作烙下的“职业病根”和儿时当教师梦想的驱动。
在2020年5月被任命为馆长之前,我在3月底就自己跑到科技馆熟悉工作,并马不停蹄地到全国著名且有特色的科普场馆调研学习,学习科技馆建设,了解科普政策法规,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合肥物质院的科研资源优势开展科普工作、探索科学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在提升个人科普能力与政策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科学岛与合肥现代科技馆的知名度、影响力。
让科普资源走进来、走出去
到任合肥现代科技馆后,虽然忙着科技馆升级改造的工作,但我对科学教育工作从未怠慢。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科学教育条件和平台,与科学家联动举办各类科学教育活动,探究科学教育模式、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创新思维。
拥有合肥物质院带来的优秀资源,也让我意识到,运用、发挥和融合资源是一种责任。在科技馆升级改造计划提出后,我寻求国内科技界、教育界和科普界的顶级专家给科技馆做顶层设计,一遍又一遍地打磨科技馆新的展陈方案。
一张关乎科技馆发展的蓝图徐徐展开:一座近千平方米的研学基地在科技馆旁边拔地而起,为青少年提供研学课程、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科学立方”探索营创立,为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开展科学探究提供平台。
不久后,“孙裴兰科学探究工作室”被合肥市科协与合肥教育局认定为合肥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室,接收人大附中等高中研学团队在科学岛实验室开展科学课题研究,践行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
为了推动科普资源均等化发展,在2020年底,我提出“科普援边行”计划,希望用科普的方式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山区和农村欠发达地区,以及为留守儿童开展科学教育。2021年5月4日,科技馆接待了一批来馆参观的格桑花基金会组织的西藏学生;当年9月,科技馆组织科技人才到贵州六盘水送科普。
之后,科技馆每年都开展相关活动,比如为青海玉树7所学校设计科学课程并辅导教学,向贵州、西藏、新疆,以及大别山区捐赠科普图书和实验器材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帮助更多的人,将科普开展得更广阔、更深入、更精准。
被孩子鼓舞着,也温暖着下一代
工作虽忙,但苦中作乐。我发现了很多乐趣,尤其与少年儿童打交道,似乎让我儿时的梦想重新得到绽放。做了几个月的科普工作后,我甚至后悔没有早点到科技馆、没有早点专职做科普。
在科技馆遇到眼睛放光的青少年,让我想到以前在学校教书的快乐情景,不由自主地会与他们愉快交流,恨不得把自己拥有和掌握的所有科普资源都给到他们,让他们能成为热爱科学、热爱创新的优秀青少年,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策划科普活动、开发研学课程和开展科学教育时,我总是让自己保持满满的好奇心,充满热情与激情。我坚定地相信,只有自己百分之百地投入,才能将这份饱满的情绪感染到他人,吸引更多人投入到活动中来。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们喜欢和我打闹嬉戏,也最听我的话,都亲切地喊我“馆长妈妈”。有时候我走在路上,就听到有小朋友在远处扯着嗓子喊,“馆长妈妈,馆长妈妈好!”,要么小朋友就直接跑到我身边,抱着我、仰着小脑袋问,“什么时候科技馆还有活动呀?”每当遇到这些可爱的孩子,我都被鼓舞到,希望自己能争取更多资源,能为更多孩子举办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活动。这让我儿时做老师的梦想再次被点燃。
未来,我想做出更多温暖的事情,将“让科学变得有趣”当作我的使命,护好探索未知的火苗。
(作者系合肥现代科技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