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科普
教育部统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文章。近日,该文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受邀做客“墨子沙龙”,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主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讲述恐龙飞天的奥秘。
在科研中感悟大自然
徐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最多的科学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恐龙院士”。
谈及为什么恐龙化石对科学家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徐星表示,自己喜欢恐龙不仅是因为可以享受科学发现的乐趣,还有机会在发现恐龙化石的过程中不断探险、拥抱大自然,到野外去探索隐藏在大地当中有关生命演化的奥秘。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恐龙化石的呢?
“过去发现恐龙化石只能利用地质图探寻、以往化石分布参考、当地居民提供线索等传统方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科学家们也开始运用GPS数据、地质数据和计算机模型等全新方法,推测化石分布密集区,更好地寻找恐龙化石。”徐星说。
徐星还告诉同学们,科学研究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恐龙如何飞向蓝天
“鸟儿最近的亲戚是谁?或者说,鸟儿来自哪类动物?”徐星抛出这一问题,并引用赫胥黎1868年提出的鸟类恐龙起源假说,将恐龙和鸟类这两种看似无关的生物联系起来。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最终得到了证明——恐龙确实是鸟类的祖先。
据科学家测算,50吨重的恐龙需要25000平方米的翅膀。体型巨大的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徐星不断抛出科学问题,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一步步向大家揭示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与重要证据。
徐星也通过讲述自身团队提出的“四翼恐龙”小盗龙的猜想、寻找化石证据、回应其他学者的质疑与批评、最终找到支持假说的决定性证据的科学研究过程,进一步启发同学们对于科学精神的思考。
呼吁青少年投身科研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同学对科学感兴趣,投身于科学研究。希望你们未来的研究能够出现在教科书上,为科学研究作出贡献。”临近尾声,徐星也向同学们提出了展望与期待。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地向徐星提问。不少同学表示,徐星院士的讲座激发了他们对于恐龙化石的兴趣,未来将继续学习与恐龙演化相关的知识,努力成为像徐院士一样的恐龙专家。
此次活动由“墨子沙龙”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