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园外园丁”的道路

□ 尹传红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12-20 10:10

今天的《科普时报》“书香悦读”版推出了一个新栏目:科普经典再读。我们特别邀请到科学文化学者、著名出版人潘涛博士当“主持”。栏目首发文章《速算有趣也有用》,介绍的是刘后一(1924-1997)科普名著《算得快》,一部曾经的超级畅销书,它给我这个当年的小读者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78年第一次读到《算得快》时我10岁,迄今仍还记得某天奶奶和母亲拿着《算得快》,查考我和妹妹做速算题时的场景,自然也记住了作者“刘后一”这个名字。此书通过几个小朋友的游戏、玩耍、提问、解答,将枯燥、深奥的数学问题,演绎成饶有兴趣的“儿戏”,寓教于乐。这跟那时我读到的其他课外书,从类型上看感觉就不大一样。

在我当年的想象中,作者一定是一位知识渊博、戴着眼镜的老爷爷,兴许就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里的老教授呢。但没过多久我就给弄糊涂了,因为我陆续看到的几本课外读物——《北京人的故事》《山顶洞人的故事》《半坡人的故事》,作者都是刘后一,可这几本书跟数学一点也不搭界啊?

直觉告诉我,这些书应该都是同一个刘后一写的,因为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用故事体裁普及科学知识,情节连贯、生动;故事铺陈中的人物都有比较鲜明的性格特征;再有就是语言活泼、通俗、流畅,读起来非常轻松、愉悦。

真没想到,十多年过后,我竟然跟刘后一前辈的女儿刘碧玛成了同事,随即又结识了《算得快》跻身畅销书行列的重要推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老编辑郑延慧前辈。听她们讲述刘后一创作背后的故事,我颇为惊讶,感慨良多。

刘后一出生于湖南湘潭,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有时连课本和练习本也买不起。寒暑假一到,他就去做小工,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他之所以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在后来能写出大量题材广泛的科普佳作,靠的主要是刻苦自学和多年积累。创作《算得快》之时,他一家5口挤在两间9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他只好把夜间的办公室当成他“耕耘笔墨的桃花源”。

《算得快》问世后,刘后一饱含深情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园外园丁的道路》,字里行间透着欢快的笔调:“《算得快》出版了……我开始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与快乐,因为我虽然离开了教师岗位,但还是可以为孩子们服务。不是园丁,也是园丁,算得上是一个园外园丁么?我这样反问自己。”

当年(1962年),正是了解到一些孩子对算术学习感到吃力,刘后一才决定写一本学习速算的书。而这,跟他的古生物学专业一点也不沾边。那时,他正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研究从周口店发掘出来的马化石。他敢接下这个他专业研究领域之外的活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兴趣。

刘后一自幼就向他当店员的姐夫学习打算盘,并对珠算作过一些研究。他在《算得快》中介绍的“一口清”算法,堪称速算法的一个集大成式的“发明”,严谨科学,通俗易懂,没有一点艰涩和高深。这种著述和教学方法,同多年以后中国珠算界在少儿珠心算教学中提倡和采取的“乐中学”应该是同源同根的。它同时见证着科学和普及的方向应该是什么,也阐释了一种朴素的方法论思想:世界上有很多复杂的事情,往往可以用更为简单的方法来处置。

曾经,《算得快》也卖得快、抢得快。然而,回望它的作者、一个“园外园丁”走过的路,却没有捷径。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