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之旅,打卡威武“冰”马俑

□ 科普时报记者 朱 虹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2-07 09:53

将军俑、跪射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五尊耸立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威武“冰”马俑,这个春节假期,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打卡。

“国内外游客在兵马俑冰雕前流露出的敬佩和欣喜,是我从事艺术多年所罕见的场景,或许这也正是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冰”马俑创作团队负责人、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立翔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历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气势恢宏的冰建筑著称,而人物类冰雕作品并不多见。此次“冰”马俑的完美呈现,无疑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增添了新的亮点。

完成于1月中旬的五尊别具一格的“冰”马俑,不同于以往的冰建筑,而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后,“冰”马俑创作团队在游客的见证下,现场一铲一铲精心创作的。雕刻过程不仅展示了创作者精湛的技艺,而且见证了华夏文化使者——栩栩如生的“冰”马俑的破冰之旅,仿佛引领着人们穿越时空隧道,重温2000多年前秦朝的辉煌文化。

步入展区,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俑赫然眼前。他头戴烀(hū)冠,身材魁梧,气质超凡脱俗,宛如一位从历史洪流中穿越而来的英勇战士。继续前行,跪射俑稳健有力的跪射姿态,彰显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不远处,军吏俑静静地伫立,虽身份略逊于将军,但那份威严与庄重却丝毫未减。再往里走,便是武士俑的领地。他一脸严肃,身着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穿短裤,腿扎裹腿。交领长衣的汉服元素与短靴、革带的胡服风格混搭,生动地展现了秦朝时期民族文化的深度交融。最后是立射俑矫健的身姿、灵动的动作,仿佛随时准备将手中的箭矢射向远方。

创作“冰”马俑旨在以冰雪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张立翔介绍,核心团队由20余人组成,其中大部分是学生。雕刻成为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学校有意识地选择民族文化作为实训主题,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兵马俑作为中国雕像的代表,团队选择了其主要形象进行雕刻,希望通过冰雕技艺让更多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张立翔说,创作过程中,每天都有众多游客围观,更有自媒体主播搬来小凳坐在冰雕前全程直播,讲述兵马俑的历史故事,并采访团队介绍冰雕技艺,实现了历史文化与冰雪艺术的完美融合。

“泥塑可以一点点往上累积,有试错的机会,但冰雕太难了,一旦出错就可能无法重来。”一位菲律宾游客现场感叹道。许多游客发出了同样的疑问:冰雕师手中没有尺子,仅凭小铲如何让“冰”马俑比例适中、栩栩如生?

整个创作过程充满挑战。团队利用AI技术制作设计稿,通过电子投影技术将1.8米高的兵马俑形象“描绘”在生宣纸上。创作时,先将宣纸贴在冰面上,确定大体结构后便开始精雕细琢。张立翔解释道,人物冰雕的创作难度远超其他冰雕作品,尤其是“冰”马俑的面部、姿态等精细部位,必须一次成型,不容出错。寒冷天气下,冰雕可能会风化,导致纹理变浅。为了让冰雕更具质感,团队成员将创作线条加深,使形体的凹凸起伏更加明显。

历时5天的精雕细琢,人们得以欣赏到将军那冷峻坚毅的目光、紧抿的嘴唇,武士俑身上细致的铠甲鳞片,以及立射俑手中随时准备发射的箭和竹简上书写的古老文字。

青铜鼎、玉璧、钱币、瓦当……每尊“冰”马俑背后蕴藏的时代元素,正是“文化使者”传播秦文化的独特窗口。跪射俑身旁的秦半两钱,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军吏俑身后的冰雕玉璧,是古代礼器的重要象征,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与审美肃然起敬。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