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教育是少儿科幻创作者的责任
  • 来源:文艺报
  • 作者:何明瀚
  • 2024-07-08 13:05

创作“恒星异客”系列少儿科幻作品的缘起,最初的想法是想写一套送给女儿的书,讲述一场星际战争的故事,以及一个看似平凡却又血统独特的女孩在纷飞战火中的经历和成长。

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体量庞大的系列故事呢?少年儿童看得完、看得懂吗?一方面是为了讲好“恒星异客”系列的终极主题,也就是“人类无法直接通过意识交流”这一千古难题。

大家不妨想一想:人类文明为什么发展出了这么丰富多彩的艺术?

绘画、音乐、建筑,甚至一件衣服、一个杯子、一道菜,都可以变成艺术产品。这或许是因为我们无法直接通过意识交流,为了寻求更多与他人的共鸣,就必须想尽办法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再想一想:人类文明为什么如此依赖数学?

这或许也是因为我们无法直接通过意识交流。不论多么复杂的自然语言,也不足以让我们建立统一的思维标准和沟通标准,所以不得不倚重数学这个抽象且客观的符号语言系统。可是,数学也会有过于冰冷的一面。从“人类无法直接通过意识交流”出发,衍生出来的是有关人类文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许多议题。

我的创作的终极愿景,就是通过形态各异的外星文明之间的碰撞,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这些主题,进而反思人类的分歧与沟通、斗争与发展。我希望每个读者,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读过故事之后都能对人类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怎么能保证孩子们看得完、看得懂呢?

第一是控制信息量。科幻作品的信息量普遍庞杂,尤其是在涉及到科学概念的时候,很容易把孩子看晕、看累。对此,“恒星异客”的做法是:既要扎实、严谨,又要想象有趣,按照孩子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循序渐进地交代信息。比如“量子力学”这个概念,直接解释的话,孩子们或者听不懂,或者只能听懂一点皮毛。因此,我在故事里先描写了很多次恒星人的传送过程,把过程写得很有趣,每次都比之前的环节多一点点细节和知识,等到小读者们充分地熟悉、接受,才会正式地用“量子力学”这个词语把前面的内容串联起来。

第二是把故事留在地球。和常见的星际题材作品不同,“恒星异客”系列故事里有上百种外星人,但他们都是陆续来到地球与主人公见面并发生关联的。一家人都要在努力维持地球生活的前提下,再去应对星际层面的矛盾冲突。主人公何尝不想去宇宙探险、去外星旅行呢?但笼罩宇宙的战争阴霾,却让她不得不留在地球上,优先保护人类家园的安危。因此,故事里处处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场景,只是因为外星人的到来而让这些场景有了新变化。这种充满校园元素的写法,是降低小读者阅读门槛的重要保障。

第三是相信孩子的聪慧。我认为,儿童读者之所以有些内容不易理解,只是因为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或理解能力不足。一个好的少儿科幻故事,要能够通过情节和文字补足孩子的生活经验。“恒星异客”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并非是天才少女,她也是在一年又一年地成长中,才逐渐领悟到了关于人类和宇宙的各种奥秘。小读者只要跟随她的脚步,借由她的视角,自然也就能明白故事背后的理念和精神。

任何形式的文学艺术创作,只要在创作时就明确地面向少年儿童,天然地需要创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内心的表达,而要特别重视作品给读者带来的影响,以积极的教育导向为前提。因此,一部好的少儿科幻作品,在追求文学性、艺术性的同时,也应该兼顾教育性。换言之,科幻教育,不仅是少儿科幻作家理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更是我们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作者系少儿科幻作家)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