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卓:要引导AI未来发展
  • 来源:全球科幻开发者大会
  • 作者:
  • 2024-08-25 13:36

编者按:全球科幻开发者大会汇聚中外科技专家、知名创作者、企业家与科幻爱好者,致力于创建国际化交流、研发、创作的数字空间,探索科技、文旅、教育、娱乐等领域中新兴的创业机遇、协作方式、社交场景和经济价值。我们特邀科幻大咖,探讨热点问题、发展趋势、面对挑战及解决方案等。

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AI、用好AI?大众喜爱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对于科学普及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对于青少年而言,科幻作品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特别邀请被网友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先生进行解析。

王元卓,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委主任 


Q1:玄幻小说受众颇广,您认为科学幻想与玄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科幻幻想与科技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王元卓:与玄幻小说不同,科学幻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科学幻想为科学的发展提供很好的预言作用,科研工作在很多时候会受到科学幻想的引导。不过,当前我们科技发展速度太快,很多科学幻想都成为了现实,未来科技在逐步照进现实,科技发展跟科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融合度越来越高。所以,科学家的介入,会给科学幻想提供更多的科学元素,让构成科学幻想的基石更加牢固,更加可靠。同时,科学幻想的不断发展,也为科技未来提供预示和引导。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必须要与时俱进,了解科技发展最新动态,让科研工作走在前列。

对于硬科幻创作者而言,除了小说情节吸引人,更要有一定的科学设定,对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当前最新研究进展有所掌握。

对于大众而言,通过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引发对科学的思考,获得科学概念、科学理念、科学知识。

Q2:当前对AI的争议很大,您认为科幻创作者应当如何利用好AI这个工具?

王元卓: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科学理论、科技案例都在大数据库中,它目前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首先,它所学习的数据本身存在确权隐私和合法性问题,大模型学习的来源并没有得到作者的授权。其次,通过大模型生成的各种各样的内容,无论文字、图片还是视频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生成内容本身有事实性的、数据上的或违背常识的错误,比如上下文不一致,图文不一致等。如果我们把生成式模型用于科幻创作,就有相应的一些问题。第三,生成式模型没有办法完全脱离之前的创作者和人工给出的模式和框架,所以在短期或未来的一定时间内,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可能替代科幻作家,它更好的、更准确的角色还是辅助人工去创作。换句话说,它可以成为我们科幻作家非常好的助手。我们给它设定一个框架,让它帮我们完成某些特定的描述,或者给我们一些创作灵感,又或者给我们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性更强的素材。

目前,无论是在期刊领域,还是出版领域,都不认可人工智能作为独立的作者存在。无论是它作为唯一的作者,还是作为合作者,现在都是不被认可的。

在创作者引导之下,它可以作为一个辅助者、助手的角色,提高作品的科学性甚至是作品质量。

Q3:对于热爱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的青少年,您有怎样的期望?

王元卓:无论是小朋友,还是社会大众,对科幻作品的热爱、追捧越来越多。

作为人工智能的科研工作者,我有几点希望:第一,科幻小说、科幻电影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思考;第二,青少年通过“探索”科幻作品,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能力;第三,有更多的人对科学感兴趣,学习科学,未来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甚至成为非常知名、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