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四川省都江堰市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拥有2000多年建城史,是成都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水源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禀赋良好、宜居品质突出。
为探讨如何传承红色初心和两山理念的都江堰实践,6月2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之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都江堰篇),在都江堰市拉开帷幕。
近年来,都江堰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担当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成都平原水源涵养地使命,全力贯彻落实“西控”战略部署,强化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筑牢生态基础,提升绿色发展能级,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目前,全域1208平方公里按照“85%的自然生态环境区、15%的生态经济区”实施分类管控,划定生态红线范围369.69平方公里。划定394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范围。森林覆盖率达60.23%,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被国家七部委评定为优秀等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表示,都江堰的水之所以能够保护的如此好,重在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城山是道教圣地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源头,希望都江堰市将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北京林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吴斌教授认为,都江堰市具有自然本底和文化底蕴,应该建设一座能够呼吸的城市,把山水和城市紧密融合,让市民享受到绿色的智慧。
都江堰也是一座红色之城,原名灌县,早在1928年3月、1929年12月就相继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灌县特别支部和中国共产党灌县委员会,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开展党务工作。抗日战争初期就组织200多名热血青年组成“出川抗日义勇壮丁队”请缨杀敌,先后送千名子弟走上抗日前线,为民族存亡付出鲜血和生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都江堰市委市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大力推动涉及居民收入、居住环境、出行、教育、医疗、养老、全龄友好等众多领域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民生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打造秀城融绿的公园城市形态,推进城市中轴线、天际线、水际线“三线”设计和细节把控,形成“显山亮水、透风见绿、簇群错落”的城市风格,实施“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建设,塑造田园秀美、宜居宜业的大美形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让都江堰人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教授称,都江堰发展要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资源配置属性,抓住低碳发展的机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让老百姓既拥有青山绿水,手里也有金山银山。
都江堰市委副书记张明表示,都江堰市将立足本地实际,主动融入成都市“双循环”、唱好“双城记”“西控”等重大战略机遇和发展大势,充分发挥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和区位优势,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作为长江经济带区域范围市县之一,都江堰市把“坚持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相统一”列为“十四五”期间基本原则,深入实施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的“两个率先”发展战略,以李冰文创旅游、精华灌区康养、青城山旅游装备三大产业功能区为主战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构建旅游经济、消费经济、智造经济和新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据了解,“十三五”末,都江堰市GDP实现441.7亿元、较2015年增长6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1.3%、57.4%。
现场,专家们通过“不忘初心,民生为本”、“绿色发展 生态为基”和“生态富民 产业为要”这三个环节的对话,一致认为,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新征程中乘势而上,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全、富裕、宜居的好生活。(文中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