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边扁咽齿鱼:重新归来的“高冷”鱼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许焕岗
  • 2023-04-07 02:00

极边扁咽齿鱼(图片由作者提供)

□ 许焕岗

极边扁咽齿鱼,虽然读着略显拗口,但的确又是黄河鱼的名字。与其名字一样,作为一种“高冷”的鱼,人们曾一度以为极边扁咽齿鱼这种黄河上游土著鱼种已经灭绝,然而在科研人员的艰辛努力下,它又重新回到了人们面前。

“高处胜寒”,生存环境敏感的冷水性鱼类

极边扁咽齿鱼,又名扁咽齿鱼、小嘴巴鱼、鳇鱼、草地鱼,属鲤科、扁咽齿鱼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冷水性鱼类,由于它能够适应极端高寒天气,所以只生活于黄河上游海拔3000—44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的河流中,体长最大可达51厘米,体重约1700多克,以前是这一地域河流中鱼类的绝对优势种群。

极边扁咽齿鱼主要分布在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最适宜的栖息环境是水底多砾石、水质清澈的溪流或静水水体,也喜欢在草甸下穴居。其食物比较单一,主要以水生植物腐屑和藻类为主,有时也吃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

极边扁咽齿鱼对环境敏感性很高,一旦被捕捉到,就会很快死亡。另外,作为高寒地带生活的种类,极边扁咽齿鱼种群较小,分布区狭窄,再加上生长期短、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年龄迟等因素,限制了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发展,分布区已逐渐缩小到人烟稀少的高原草甸深处。

营造“宜居”家园,成功实现人工驯养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极边扁咽齿鱼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难以寻觅到它的踪迹。因此,其被列入濒危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拯救极边扁咽齿鱼,是眼下最紧迫的任务,关键要找到一些极边扁咽齿鱼作为种鱼。

科研人员经分析研究,到历史上盛产极边扁咽齿鱼的黄河玛曲段寻找或许能有收获。历经艰辛,经过近3年时间,他们终于收集到极边扁咽齿鱼40余尾。

如何让极边扁咽齿鱼健康生活,又是一道必答的难题。科研人员认为,“宜居”的栖息环境是它们健康生存的重要条件。

为此,根据极边扁咽齿鱼野外的生活环境,科研人员开始建造适宜它们的新家园。先是在新家园内开挖构建了一条S形弯道,并在底部铺上了石子和沙子;又引入了活水,达到了“水底多砾石、水底清澈”的栖息环境要求。

被放养的40余尾极边扁咽齿鱼,很是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现已在此度过了6个春秋。此举创造了世界首次人工驯养极边扁咽齿鱼成功的历史。

人工繁育,延续物种迈出坚实步伐

一般来讲,极边扁咽齿鱼雌雄都是6龄性成熟,生殖期在每年的五六月间,于水深1米以内的溪流处产卵。但是,人工驯养的极边扁咽齿鱼大多都已超过了6龄,为何仍不繁殖后代?

为此,科研人员又开始向人工繁殖试验进军。不久后,通过人工方法,就获得了极边扁咽齿鱼的受精卵。又过了两周左右,鱼苗破膜而出,这时的鱼苗不吃食物,靠其自带的卵黄囊提供营养生长。几天之后,卵黄囊吸收完毕,鱼苗长得差不多像一根针那样粗细,开始游泳上浮,去寻觅食物。

令人遗憾的是,鱼苗“挑食”,既不吃熟蛋黄粉,也不吃奶粉。没过两天,因饥饿导致20余万尾小生命全部夭折。

翌年的繁殖季节到了,科研人员再次人工繁殖出四五万尾鱼苗,因为食物又失败了。

等到第三年的繁殖季节,科研人员开创思路,买了海水对虾幼苗喜爱的食物,就像细沙子一样的卤虫卵,他们利用吸管将刚刚孵化出的卤虫幼虫滴到鱼苗饲养缸里……一天过去了,鱼苗没反应;第二天过去了,鱼苗仍然没有反应,这让科技人员感到希望又要破灭。

然而到了第三天,科研人员惊喜地发现,极边扁咽齿鱼幼苗开始张口吃“饭”了。希望的火花重新燃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喜悦。

两个月后,用卤虫幼虫喂食的鱼苗,快速长到如人的小手指,接着又尝试用人工颗粒饵料喂食,这次它们正常吃了。

整整3年,我国科研人员人工繁殖极边扁咽齿鱼大获成功,又创造了一个世界首次。

从人工驯养到人工繁殖,其间跨越了10个春秋。日前,3万尾极边扁咽齿鱼的后代,被放回到自然水域。这不仅为该物种的延续夯实了基础,也对维护黄河上游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编辑: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