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但凡喜欢喝茶的人,都想去茶山一游。中国茶山之多,多到让茶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山体验茶文化。茶分六大类,生长环境自然各有不同,其茶山景致及文化也就不尽相同。
茶山游,唐朝杜牧已先行了一步。也就是说,时下流行的茶山游已有上千年历史。“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题茶山》表达了杜牧茶山游满满的收获。相比之下,今天人们游茶山,多数是和友人同行,而杜牧却是携全家前往。虽说是“奉诏”去产紫笋茶的顾渚山监督贡茶制作,但茶山的风景美啊,对他而言,真是一件游山玩景的惬意工作。他只需在茶工把茶制好时,写份奏折,派出快马急送京师,不误皇宫举办清明茶宴即可。
世人皆知,有人有山的地方,就是仙地。祖先造字时,定是得了人生大悟,因此才将“人”和“山”结合而得了“仙”。人到茶山,便是人在草木间,得天地之精华而养了。法国艺术史家丹纳曾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
从计划茶山游时,我便开始酝酿情绪了。欲坐高铁,一路向南,在茶山下先泛舟垂钓,然后再顺着山路而上,去向那“茶吸白云钟”之地,在蓝天白云下,在悠悠古刹钟声中,与友人品茶论道,是何等的超凡脱俗,何等的高雅!
上茶山,清晨,可以在仙雾袅袅中拾得茶芽上的凝露,让仙雾缠绕脸庞,轻轻地抚平职场拼搏而泛皱的面容;还可以采摘茶菁在握,也就是说,“掬一捧春天在手中”;午后,与友人在廊下饮茶,看着眼前的一片翠绿,兴致来时,可以倚栏而歌;晚间,自然是茶酒共存……茶境、酒境与诗境和谐,茶意、酒意与诗意交融。
相信此时的你,也会不是诗人胜似诗人地咏出让自己惊叹的诗句,比如,“云暖赏茗来茶山,月明沽酒入仙境”。或者豪气的你,索性对着清风明月,如同当年的曹孟德大吼一声,“何以解忧,唯有美茶”。心理学家说,人人心里都筑着一个文学梦。那么,此时此刻,你深埋心中多年的梦想已经借由茶山之境、之意,而助你一臂之力去实现梦想了。正如笔者此时,品茶观雨景,幸得《品茗赏雨》:“窗外夏雨,淅淅沥沥;室内妙茶,杏香袅袅;无由持一碗,尤想赠茶人。”
听说如今有城里人为了换得一段宁静时光,周末时,假装出差而跑到某个环境雅静的酒店住上一两天,只为让自己暂时远离尘世喧嚣。
那么,在有关部门贴心地调整出小长假供百姓专门旅行时,你何必要让宝贵的假期置身于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无奈地随着导游“一成不变”的介绍,去开启那疲惫不堪的打卡模式?你完全可以到那得天地之精华的茶山去放飞自我,在茶海中得享一份宁静。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