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主要与蚊子种类和个人敏感性有关
夏季除了高温,让人烦心的还有蚊子。有的人被蚊子叮咬后,可能就起一个小红包,而有的人被叮咬后,就会变得惨不忍睹——因被蚊子叮咬而变成“招风耳”“腊肠嘴”“猪蹄手”的新闻屡屡见诸报道。
同样是被蚊子叮咬,为何包的“型号”如此不同?网传“蚊子包越大,蚊子毒性越强”,对于这一说法不少人深信不疑,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视觉中国供图
“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会出现风团、丘疹、瘙痒等症状,我们常说的蚊子包是皮肤局部的过敏反应。”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刘瑞玲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蚊子叮咬人时,会将刺吸式口器刺入人体皮肤引起损伤,它会一边刺吸血液一边向人体“下毒”,即分泌唾液来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它的口器,同时这些唾液也能起到麻痹的作用,让人难以察觉。感应到蚊子“口水”入侵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启动,分泌的组胺和细胞因子会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水肿,进而引起皮肤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
“每个人被蚊子叮咬后的炎症反应程度,主要与蚊子种类和个人敏感性有关。”刘瑞玲解释,当过敏体质的人被蚊子叮咬后,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组胺和细胞因子,进而引发过敏反应。轻者出现风团、丘疹、血管性水肿,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反应。
此外,蚊子包的大小和被叮咬部位也有关系。眼睑、口唇、手背、儿童包皮等疏松结缔组织部位,被叮咬后容易出现水肿,蚊子包也会显得比较大。
被蚊子叮咬后,不要拼命挠,搔抓会给局部皮肤施加机械压力,同时也会让血流速度加快,这些都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蚊子包可能变得更大。